神劍科技公司馬文龍:久久為功成就楷模先鋒
立足崗位 龍馬精神在一線
崗位不代表能力,基層不代表低層,須知“金鱗豈是池中物,一遇風云便化龍”。踏實肯干的馬文龍不久就遇到了屬于他的“風云”。D101項目干擾源底板從科研調試到正式投產的全過程,他通過對加工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研究、分析,最終達到了刀具成本最小、加工效率最快、產品合格率最高的效果,在保證99%以上合格率的同時又提前完成了任務,一年光節省的刀具費用就達到10多萬元。
D101項目上的初露身手使馬文龍成為公司精工攻關不可或缺的力量。在軌道交通件限位器套件的生產中,他以在加工中心上設計分離式工裝定位夾具的方式,解決了產品裝卸難度高的問題,同時減少了加工工序,使效率和合格率大幅提升。D109B產品頭螺體積較大、精度要求高、裝夾勞動強度大,他優化改進了生產工裝工藝,更換了更適合產品情況的刀具,對加工余量、切削方式以及程序進行優化改善,使班產量從52件/臺提高到78件/臺,生產效率提高了50%以上。
創新堅守 吹響“工人先鋒號”
進入公司不到兩年,馬文龍被破格提拔為新成立的精工分廠數控二班班長。在他的帶領下,這支成員平均年齡30歲出頭的隊伍形成了執行與監督“嚴”、工作與自查“細”、面對事故“穩”、解決問題“準”、班組內部“幫”的“嚴細穩準幫”五字準則,成立剛剛5年,就已經先后榮獲省國防科技工業和安徽省“工人先鋒號”。
在D063B產品彈體的機械加工中,由于該彈體是沖擠壓出來的毛坯,加工時跳動大,導致車基準工序刀片消耗非常大。馬文龍帶領班組成員從加工程序、工裝夾具以及加工刀具上入手,最終確定以刀片角度為突破口,通過定制專用刀桿實現了八個刀刃全部利用,使以前的舊刀片變廢為寶,為公司節約了近12萬元的刀具成本。在公司民品領域,班組承擔了大多數產品的機械加工任務,同時在民品科研加工中也能獨當一面。在2018年的生產過程中,他帶領班組共解決了十多項技術難題,比如數控車床上碗狀產品的加工、蝶形產品的加工、薄壁加工和加工中心上錐孔加工、銑螺紋加工、曲面凹凸臺加工、文字加工等,創造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。
育才攻堅 建強勞模工作室
2019年,安徽省國防科技工業辦公室授牌“馬文龍勞模創新工作室”。馬文龍全力投入到工作室的創建之中,把帶出一支技能人才隊伍當成工作室最重要的突破口。除了傳授技能以外,他以身作則為工作室成員樹立崗位成才理念,帶領他們在干中學、在學中干,通過主動參與技術攻關和技術創新積累寶貴經驗。工作室成員王志華現在是加工中心、數控車、線切割技能的多面手,多次代表公司參加各級技能大賽并取得優異成績,李舒晴、任言壘的加工中心編程技術也手到擒來,劉志杰的數控車削鐵如泥技術也是大家公認的數控“刀客”......
如今,工作室已在公司精工、鑄造領域的攻堅上大顯身手。鑄造分廠模具常有損耗,外修周期長、費用高,工作室圍繞這一問題開展了鑄造模具返修和制作相關工作,先后完成了萬達通用墊板模具、2c5墊板模具、247外套模具、尚馳底座、Y1鐵墊板模等二十多副模具的修理工作,為分公司節約模具維修成本20余萬元。其間,馬文龍還帶領工作室成員自主設計加工了潘得路墊片模具,從原本的直接澆筑改為熱芯盒工藝,解決了產品脫模困難、飛邊大的問題,墊片產出率在原先的基礎上提高了四倍,合格率提高了三倍。
從一名普通的數控操作工到班組長、再到工作室的主理人,馬文龍在不斷前進的道路上始終秉持著堅守崗位的責任意識、敢想敢干的團隊理念和傾囊相授的奉獻精神,在日復一日、久久為功的過程中一步步成為技能人才的楷模,當好神劍發展的先鋒。
轉摘:安徽青年報